理想主义者的悲剧——“六出祁山”精神

来源: 时间:2017-11-18 10:35:58 责编: 人气:

鲁迅先生说过: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小说《三国演义》的第一主角和灵魂人物——诸葛亮正是一个壮志未酬,抱恨而终的悲剧人物。表面上看,诸葛亮生前官拜蜀汉丞相、领益州牧,封武乡侯,开府治事,蜀汉国朝“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”。后主刘禅甚至还说过“政由葛氏,祭则寡人”的“敞亮话”。诸葛亮在蜀汉朝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大权独揽,位极人臣了。诸葛亮病逝后葬于定军山,谥号忠武侯,灵位配享昭烈庙,却盖过了先主刘备的声名,千百年来百姓只知武侯祠,而不知有昭烈庙。诸葛亮的一生,可以说是生荣死哀,千古垂范了。

然而,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诸葛亮,却显得遗憾连连,多少带有一点悲剧色彩了。为了“匡扶汉室,克复中原。攘除奸雄,还于旧都”的政治理想,他不顾蜀道艰难,山高路远,千里迢迢地屡次率军北伐,明知不可为而固为。因为,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,哪怕有1%的可能性,就要用100%的努力去抗争、去面对、去战胜。条条栈道,座座险峰,祁山路上,五丈原前,在川陇甘凉广袤的土地上,处处都有他羽扇纶巾,谈笑风生,千军万马,指挥若定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的身影。五丈原前,夕阳下,那一声“再不能临阵讨贼矣!”的悲叹,使多少英雄为之扼腕!多少骚人因之怅惘!“六出祁山”精神和“亮剑”精神一样,那种自强不息,百折不挠,坚毅果敢,死而后已的人性光辉,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园地里熠熠生辉,光被万世,光照千古!